自春节假期开始,凤凰网房产一直在密切关注大连楼市的复苏动态。在经历了2月的多周连涨和3月前半程的短暂回落后,大连楼市的回暖势头变得不明朗起来,或正面临新的“分水岭”。
连涨与连跌
或许是凛冬持续得太久,今年大连楼市的春意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急迫一些。
自今年第4周起,大连楼市商品住宅销售备案面积触底反弹,至第8周为止出现了一轮持续5周的环比上涨,造就了火热程度多年难得一见的“春节档”。
但在这一轮集中释放之后,市场的热情并没有持续下去。根据3月6日大连新峰顾问发布的2023年第9周大连房地产市场运营周报(0227-0305)显示,当周大连商品住宅销售备案量缩至5.47万㎡,环比下降24.4%,连涨势头告一段落。
新峰顾问分析其原因称:“一方面前期累计需求集中释放,近期需求略降有所下滑;另一方面开发商在2月底冲高备案量,导致本周(第9周)销售略有所下滑。预计近期周销售量将在4-5万㎡之间波动。”
当时,凤凰网房产也提出观点:若此数据可以代表此前的“销售备案量五周连涨”确实仅为开年市场短暂的报复性表现,那么后续大连楼市是否有足够后劲支持一轮更全面的升温回暖,就将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而到今年第10周时,因为“大连春季房交会于3月15日启幕且展会期间购房可享200元/平优惠”的消息公布,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购房者有意延迟了买房备案时间,间接推动了第10周的销量环比又出现了进一步的下跌。
目前,本轮环比下跌势头仍在持续。
至本文发稿时(3月20日傍晚),在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上已经呈现三周连跌走势。不过,由于第11周数据疑似存在技术问题导致的失常可能,故真实的销量走势仍有待确认。
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:根据凤凰网房产在大连春季房交会期间的调研,不少购房者表示自己目前仍未完全打破对楼市的观望态度。
此外,当销量冲高回落的同时,市场的供应量依然整体低迷,到第10周才出现了一波约6万平的供应高峰。长期缺乏新盘入市导致购房者选择空间小、出手积极性低,也正在成为制约市场回暖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仅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,当下市场上的供需势能,似乎尚未明确出现足以支撑市场进一步回暖的迹象。
人工取暖猜想
即便市场表现看起来未能尽如人意,但是推动市场回暖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。
从大连多个主管部门联合推进“带押过户”落地大连,到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台惠民便民“双十条”;从大连多家开发商积极营销促销、热销捷报频传,再到大连春季房交会带着多重优惠隆重举行……多方力量都在努力为楼市营造暖意。
而作为楼市重要的风向标,土地市场也迎来了大动作。
3月13日下午,2023年大连市市内四区经营性建设用地第一次招商推介会举行。会上共推介了3个区域和5宗位于城市中心的建设用地,涉及东港、体育新城、钻石湾、老甘井子等多个热门板块。
其中就包括此前已经挂牌并预计将于3月24日出让的编号为大城(2023)-2号的原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地块、计划于3月31日出让、编号为大城(2023)-3号的东港商务区I10地块,以及与之一路之隔、首次亮相的一宗33200平的新宅地。
本次土地推介会上推出的地块有些曾经亮相推介会甚至挂牌上市,但因为防控和市场低迷等原因而中止或延迟出,但从位置和素质上看,依然算是市内“压箱底”的优质地块了。
在3月就一次性亮出多张“底牌”,主管部门对于复苏土地市场的态度和迫切性可见一斑。市场各方对于土地市场回暖的期待值也因此被拉高。
但复苏之路并不平坦。
就在推介会2天后,去年曾因防控中止出让、今年作为大城(2023)-1号地二次上市的春柳地块,再度宣告因故中止出让。
究其原因,与地块本身的成本与配建条件不无关系。
据传,在前文提及的土地推介会上,就有不止一家房企代表表示,希望大连可以降低土地成本,并在配建指标等方面减轻开发商的负担。
既然1号地的成交未能如期而至,压力自然就给到了后续将要出让的2、3号地块。尤其是东港I10地块的表现,或许将成为上半年大连楼市最有风向标意义的一道“分水岭”——
如果出现了“多家竞拍”、“溢价成交”等情况,那么至少可以从侧面提振一下各方对于市场前景的信心;反之,若底价成交甚至中止交易,那么则有可能让接下来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市场走势变得更加不明朗。
但此前曾有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即便市场自身的能量尚不足以支撑持续回暖态势,但为了更积极地应对接下来的市场环境,就算依靠一些人为因素,大连也应该多“造”一些暖意出来。
因此,市场各方接下来会如何深度配(Bo)合(Yi)来为市场“取暖”,将愈发受人期待。
大连楼市接下来究竟会何去何从?哪些力量入局可以真正搅动这一池春水?又有哪个事件会成为市场破局的关键所在?凤凰网房产邀您为您支持的观点投票——